Z世代中外青年用影像搭建文明互鉴之桥 今日报
时间:2025-07-26 16:21:50

美国导演汉娜·加德纳与纪录片《“婺”必精彩》主角朱晨在拍摄时讨论 资料图片


【资料图】

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戏剧艺术大学校长米洛斯指导马达加斯加青年导演罗穆卡拍摄 资料图片

匈牙利青年阿黛姆在无锡大剧院拍摄 资料图片

  【文艺观潮】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AI能创作音乐、写诗、生成动态影像。人类创作活动的意义因技术的发展愈发凸显。它不仅仅是为了产出作品,更是通过创造过程确认“主体性在场”的存在体验。正是这种对“主体性在场”的追寻,促使创作者们走出技术构建的虚拟世界,用真实的脚步丈量土地,用真诚的镜头记录生活。

  这种体验在“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中得到了生动诠释。过去几个月,来自35个国家的103位外国青年深入中国10个省区市,以“创意·创想·创造”为主题,拍摄了103部纪录短片。近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国剧场的收官展映上,指导10位外国青年完成“看中国”项目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斯普林斯分校助理教授杰伊·休伯感慨道:“在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创造已不再是人类的专属,但创作的需求恰恰彰显了人之为人的本质。‘看中国’活动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电影人,用镜头探索中国,用创作对话世界。他们以热忱消弭偏见,以好奇激发共鸣,最终记录下一个个崭新而纯粹的中国故事,彰显出人类创作那份独特而珍贵的温暖、真挚与美好。”

观察视角从异域想象转变为价值认同

  自2011年创办以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主办的“看中国”项目已走过十多个年头。与首批参与“看中国”项目的外国青年相比,当代Z世代外国创作者以更为深入的视角讲述中国故事。他们的镜头不再满足于对京剧脸谱、婺剧水袖或铁画錾刻等文化符号的猎奇式记录,而是深入探寻传统技艺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创新实践、数字化保护中的古老智慧等“传统的现在时”,成为他们重点捕捉的对象。

  在地理空间的呈现上,新一代外国青年创作者展现出更具纵深感的观察。比如,北京胡同里传统民居改造的社区书店,重庆黄桷坪涂鸦墙上居民与艺术家的共创,广西边境线上中越两国民众的交流景观等,这些不仅是记录对象,更是文化变迁与交融的发生场域。外国青年创作者从“人文地理学”的维度对其进行了深入解读。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外国青年导演的创作选题进一步向全球性议题靠拢。残障群体的社会帮扶、老匠人与年轻学徒的代际传承、长江生态保护者的日常工作……这些由中国青年推荐的选题引发了外国创作者的强烈兴趣。尽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解读视角存在差异,但中外青年在议题选择上达成共识,正在构建一种超越地域的对话基础。这种从“异域想象”到“价值认同”的认知转变,既折射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成效,更彰显了年轻一代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自觉认同。在这一过程中,代际更迭带来的理念更新,正在重塑跨文化交流的新图景。

镜头背后的文化交流比画面更重要

  “看中国”项目为纪录片回归创作本真提供了独特的实践样本。纪录片的真正主体从不仅仅是镜头前的景象,而是镜头前后人与人、文化与文化之间的深度联结。今年外国青年创作的短片风格各异,有静默观察的诗意表达,有基于访谈的真实诉说,有调查式的叙事探索,也有创作者出镜的个性呈现。但它们都指向同一个核心,即通过影像建立不同个体、不同文化、不同代际之间的对话关系。就像两面相对的镜子,这些作品照映出多样世界的交汇与碰撞。

  具有表演专业背景的马来西亚青年孙婧盈,此次选择了北京丰台区东高地第四小学京剧社作为拍摄对象。她通过镜头记录下小学生买不非与京剧结缘的故事,展现了古老艺术如何融入当代青少年情感世界的过程。“京剧不再是抽象的文化符号,”孙婧盈说,“它鲜活地存在于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流淌在他们的血脉中。”

  来自匈牙利布达佩斯的青年导演阿黛姆,在无锡的创作中巧妙运用中国民族音乐作为叙事线索。他通过镜头记录了无锡民乐团排练、二胡手工制作厂生产、公园音乐爱好者演奏等生动场景,构建出他眼中的中国“爱乐之都”。“这次创作最大的收获,是与这些异国他乡的人们建立起奇妙的情感联结。”阿黛姆深有感触地说。他表示回国后将继续在孔子学院学习书法和琵琶,希望将这份与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延续下去。

基于共同生活体验的互动更容易获得情感共振

  葡萄牙卢索福纳大学的智利籍指导教师达利纳完成在中国南方的拍摄后由衷感叹:“这个国家的有序运转令我震撼。在这里,我能全身心沉浸于文化体验,与当地人深入交流。”这番感悟生动诠释了亲历现场对于跨文化理解的独特价值。在数字时代追求传播覆盖率的浪潮中,“看中国”项目反其道而行,回归最朴素的人际传播方式。外国青年导演们不仅在中国见到了艺术家、行业带头人、普通居民、参与乡村振兴的青年企业家等,更重要的是,他们与拍摄对象同吃同住同行。这种基于共同生活体验的深度互动,让镜头前的记录不再是冷眼旁观,而是充满温度的生命对话。西班牙青年乔治在广东珠海海上水产养殖基地的拍摄经历颇具代表性。拍摄环境远离陆地,让他完全沉浸于潜水员的日常生活,朝夕相处不仅消弭了他们之间的语言障碍,更建立起超越拍摄关系的情感纽带。“尽管相处时间短暂,”一位潜水员坦言,“乔治比我的家人更理解我的工作和我的追求。”

  “看中国”项目创新性地采用了“一对一”中外青年合作机制。外国青年担任导演,负责创意表达;中国青年担任制片,负责翻译协调和资源对接。通过为期十余天的“限时影像创作”任务,中外青年被紧密地联结成一个创作共同体。这种独特的合作模式,让年轻创作者们在创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最本真的情感状态。这种跨文化合作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文化解读层面,更体现在中外青年在协作中学会化解矛盾,在交流中增进相互理解,在艺术共鸣中获得情感升华,最终实现共同成长。正如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艺术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米洛斯所言:“‘看中国’不仅是一堂生动的电影实践课,更是促进文化对话、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重要桥梁。”这位著名导演在退休前夕仍坚持亲自来华指导项目,用长达十年的持续参与诠释了项目的核心价值,即激发创作灵感、讲述真实故事、搭建文化理解的纽带。

  文明互鉴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它诞生于不同肤色青年共同熬过的创作长夜,绽放于中外团队携手完成的每一个镜头之中,建立在“我在现场”的生命体验和真诚协作的情感共鸣之上。在技术重构传播格局的今天,这些跨越国界的青春合作通过质朴的影像创作和人文交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着生动的时代注脚。

标签:

生活指南
  • “装饰礼物”模型内藏毒 深圳邮局海关查获摇头丸1604.1克

    据海关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深圳邮局海关查获摇头丸1604 1克

  • 2025“中越青年共读”活动在广西东兴举办

    4月23日是第30个世界读书日,以书香连心桥·青春共未来为主题的2025

  • 辽宁省财政2024年筹措200亿元 助力交通强省建设

    中新网沈阳2月18日电 (李晛)记者18日自辽宁省财政厅获悉,2024年,

  • 自春运开启至26日近140万人次中外旅客从上海空港口岸出入境

    中新网上海1月27日电 (陈静 黄波)上海边检总站27日披露,自春运开

  • 东台市弶港镇:以村规民约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自从村里把爱护环境纳入村规民约,实行家庭文明积分奖励,大家的自

  • 深圳东部华侨城黑森林嘉途酒店焕新试业

     近日,东部华侨城黑森林嘉途酒店迎来了升级改造后的焕新试业

  • 再迎里程碑!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1000万辆达成活动即将在武汉举行

     过去十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建立了领先优势,引领全球汽车

  • 国际工程大会在浙江台州:看见“隐形冠军”之变

    中新网台州11月4日电 (张益聪)从水泵制造,到系统性解决智慧用水方

  • 当前观察:“我的阿勒泰”好“风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位于祖国的西北角,草原辽阔、山峦绵延

  • 天天热头条丨2024长江文明论坛开幕

    中新网重庆9月25日电 (张旭)9月25日,由中共重庆市委、中国社会科

  • 银行加码营销 消费贷利率“价格战”再起

    进入9月份以来,多家银行再推新一轮消费贷利率优惠活动,通过直接降

  • ​西平县特殊教育学校:凝仁爱之心启新程 聚实干之力谱新篇

    为更好地统筹部署学校开学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管理效能、提高全体教师

  • 邓州市税务局:优质服务显担当 锦旗映照征纳情 今日热文

    当刘女士将加班为民好公仆热情服务显担当的锦旗送到邓州市税务局办税服

  • 驻马店开发区教育体育文化局召开全区教育系统校园安全工作推进会 环球热点评

    1月16日下午,驻马店开发区教育体育文化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黄浩主持召

  • 驻马店开发区金山办事处界牌社区开展扬尘污染治理安全排查工作

    为切实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群众宜居生活,近日,驻马店开发区金

  • 【世界报资讯】假期餐饮再现火爆:大量门店排队等位 有火锅店翻台率超10次

    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线下餐饮逐渐恢复叠加旅游热,火锅市场迎来需

  • 民生
    • Z世代中外青年用影像搭建文明互鉴之桥 今日报

    • 广深港高铁跨境客流上半年突破1500万人次_焦点快播

    • 每日信息:2025年中茶年中客户大会启将于银川启幕:76年品质坚守,提振消费信心

    • 青春力量丨驻村书记的“蹭饭”故事 天天快报